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康德《道德形上學基礎》下
KANT'S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(2) 
開課學期
95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陳文團 
課號
Phl7611 
課程識別碼
124EM2242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哲201 
備註
C斷代。本課程以英語授課。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康德的《道德形上學的基礎》被認為是道德理論的經典之一;該書同時也是第二批判的序曲。在這本書中,康德試圖研究實踐原則的來源,也就是道德的至高原則。這部作品由三個部份構成︰第一部份處理從日常的道德知識到哲學的道德知識的過渡;第二部份處理從流行的道德哲學到道德形上學的過渡;最後一部份則將道德形上學應用至純粹實踐理性。

 

課程目標
透過研讀及討論康德的《道德形上學的基礎》一書;試圖了解康德的道德哲學進路及其道德的最高原則。
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三 14:00~16:00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- Immanuel Kant,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(Original German text and English translation).
- Immanuel Kant,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(Original German text and English translation).
- John R. Goodreau, The Role of the Sublime in Kant’s Moral Metaphysics. Washington, D.C.: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, 1998.
- H. J. Paton, The Categorical Imperative: A Study in Kant’s Moral Philosophy. Chicago: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1948.
- Lewis White Beck, A Commentary on Kant’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. Chicago: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1960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討論中表現 
10% 
 
2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3. 
報告 
40% 
 
4. 
出席 
1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